100學年度優良教師-董振平老師

  • 2019-04-21
  • Digital Ruling
This is an image

終身學習,永續傳承 董振平老師認為世代之間的代溝是必然存在的,問題在於我們選擇用甚麼態度去看待對方。「正因為我們是老師,所以我們要把我們認知提升拉到他們那個年齡,雖無法非常接近,但也不太遠,如此才能知道這個世代在想些甚麼、考慮些什麼事物,也有一種可能性是大家所學的不一樣。」

文/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 陳幸嬋


人物側寫

在國外,他的作品現跡於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猶他州立美術館、韓國湖巖美術館、日本歧埠縣美濃加茂市政府前平公園;在臺灣,卻親切和藹的散落在日常生活可見之處,創作理念之間充塞對社會的關懷與再反思,從市民大道與敦化北路西側的中央分隔島上的「女武神,時間廊」、民權東路上的「風雲際會-鳥人」與「元素」、萬芳交流道旁的「廣袤無垠」、國道五號東山交流道的「鄉間騎士」、北投中央北路上關渡國小的「摘星」、「翱翔」、「旭日」、「初始」、「經緯」、「天成」乃至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內的「迴旋穿透─参貳伍」、「中央睪丸(搞玩)」、「ponny小馬」…,強調從自然事物中取材,排除表相上的虛華,力求淬取最大精神面,其勇於改革的企圖心、山東人直接豪爽的風情、嫉惡如仇的脾性,皆可在作品裡一覽無遺,他說:「這社會間很多事情令人傷神,還需要再繼續教育,雖然可能像唐吉軻德般成為一種理想,單靠少數人很難達成,若像十字軍東征的話,那力量可就非常大了。」他是董振平。

讓作品發聲

董振平老師的創作經常具有一種不盡相同、無法臆測或意料之外的驚喜,可能是人生的見解、政治的嘲諷、刻板印象的挑戰…間接牽扯出相關的社會議題,宛如是對自古以來便根深蒂固存在的反覆循環進行再思惟、再內觀,「這些想法都在我的作品裡面」,以董振平老師的數位版畫為例,作品的上一排是英雄涼麵,下一排是辣妹雞丁,中間則透過條碼來連接兩者,「如果英雄像涼麵一樣,他就無法執行屬於英雄的事蹟,當辣妹變成雞丁的時候也無法釀成氣候了,潛在、外在社會加諸於我們的,是讓我們會有一種無力感。」而幾乎據滿訪談現場整個牆面的壓克力噴畫則反映了人生當中許多必然又莫可奈何的無奈,「譬如在政黨間經常為了彼此利益關係而做出不正確的抉擇。人生有時候是被強迫的、你不得不這樣做,在那時空下無法真實表達自我,這是因為社會設有個規範,所以命名為逢場作戲。」擅長將翻湧喧騰的政治轉化成藝術創作,圖書館前的作品「其實是一個『中』字加一個『央』字,而且每個政黨的顏色都在上面了。」融合文字遊戲命名為透露了董振平老師的幽默。

不預設立場,翻轉出自我天空

自小便喜歡描繪恐龍、坦克、戰鬥機、軍人、戰士、武士、女體等等主題,發自內心為這些形體的表現感動不已。董振平老師自嘲自己是一頭鑽進視覺藝術的世界,自然而然地對填鴨式教育的正規課程興趣缺缺。在那個年代,國中並沒有設立美術科,直至進入復興藝術學校、師大,才真正的開始接觸雕塑、水彩、油畫、版畫等多元專業藝術,「一路走來我大概都是在這範疇裡面,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去找相關的工作,將來有一天勢必會慢慢越離越遠,所以師大畢業後就在協和工商擔任美工科教師,隨後去到美國唸書,最後再來到北藝大。」提及當年專攻「冷門」的藝術,董振平老師感謝家人的支持,「一般家庭都覺得學習美術就是一位窮畫家,根本養不活自己,但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這樣做。我那時候覺得就算養不活自己,也可以轉向應用美術、實用藝術,像是傢俱設計、室內規劃,甚至於建築、平面設計、攝影都可以。」不拘泥於純藝術創作,因而對視覺藝術的遠景有無限開拓的可能性。


雖說家人提供了無後顧之憂的環境讓董振平老師得以盡情發揮天賦,但有件事情卻讓董振平老師很難忘,「我大學聯考差了幾分沒考上就去服兵役了,服兵役回來,我母親跟我講了一句話:『如果你再考不上大學的話,我就買一部計程車,讓你去開計程車。』真把我嚇壞了,不過還好隨後我就進了師大。」說說笑笑之間,看似一帆風順的志途,實則暗藏不妥協、不退怯、奮直往目標前進的決心,讓這段受到驚嚇的回憶對照董振平老師而今的風生水起,想來更顯得詼諧荒誕。

藝術靠個人

反觀自身一路走來的不自我設限,董振平老師體認到「藝術還是靠個人,尤其是學美術不必然一定要進名校」,並列舉國內外著名的素人藝術家洪通、朱銘、高更、梵谷等人的經歷,沒有學術背景,反而能夠跳脫學院派的窠臼思維,自創一片天地。「學院派難免會蕭規曹隨,國外一些名校,像長春藤、耶魯、哈佛,他們在聘請教師的時候有個不成文規定,很樂於去找史丹佛、牛津…其它學校的優秀師資,最主要是它要換血,讓整個思維系統完全不一樣。」而相較之下,北藝大的優勢在於「這間學校凝聚了一種思考的內在氛圍、一個學習空間,這些都可以幫助同學」,從最隱微的校園基調開始形塑辦學理念,大至校園的整體設計、三廳兩館一院的配備、展演遊憩用途多元的戶外空間,小至單獨招生的理想堅持、集結堪稱當今專業藝術的一線教師群,以及「考進來的同學優秀,他們彼此間的互動也非常重要」,蓄積30年的能量,才成就北藝大今日的規模與宏展。然而,董振平老師亦從國際出發,點出「我們學校能不能夠提供豐富的外在視野及內在思考模式,這個很重要,怎麼樣讓學生有很豐富的視野是我們要努力的,這樣子他們走出去立刻可以接軌,不需要再有一段適應時間。」

獨立學習才能獨斷創造

訪談間也提及當代諸多教師感嘆現今年輕學子的求學態度大不如前,對此,董振平老師認為世代之間的代溝是必然存在的,問題在於我們選擇用甚麼態度去看待對方。「正因為我們是老師,所以我們要把我們認知提升拉到他們那個年齡,雖無法非常接近,但也不太遠,如此才能知道這個世代在想些甚麼、考慮些什麼事物,也有一種可能性是大家所學的不一樣。」董振平老師以自身教學經驗為例,「就視覺藝術這個範疇來說,視覺展現的速度會快一點,所以我會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想他們可能會如何看待,但是我一點都不擔心他們的能力、思維以及對於這個社會的適應力。我們是電視兒童、從戰後嬰兒潮過來,現今是電腦世代,他們在電腦裡已經找到、學到太多東西了,是以他們的思維跟我們的當然不一樣。」不乏新奇多元的刺激感度,但「用不用心、努力不懈」卻是董振平老師對當今學子的憂心,「個人大學畢業的作品尺幅都做得很大幅、數量很多,經常熬夜,可是現今美術系同學創作欲平均講起來,我覺得稍弱了些。」看似是學習風氣的轉變,董振平老師亦著墨於學生如何去打造自己的學習基礎,「我們一直談學校要擔負很大的教育責任,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學生進大學來說,本來就是獨立學習,依靠自己,學問是求來的,你不能還讓老師今天點名、明天送曠課單、後天記一個警告,這樣子沒有意義。如果到了這種時間、年齡,自己學習目標、擅長掌控的部份都還搞不清楚,我認為都已經太晚了。」追根溯柢,獨立思考、學習該是基礎教育協助學子培養的基本能力,「莫札特、蕭邦四、六歲就可以寫曲子,顯見西方世界的文明與進步,那種基本根底非常可怕,西方教育對於建立獨立學習系統非常重要,在中小學的時候,已經學會了簡報、觀察、比較事物、確立自己的對錯、是非觀念,否則進入大學仍停留在摸索階段,荒廢這些時間是很可惜。愈早獨立自主,建構自我認知系統越完整,越能獨斷創造自己的思緒,再經過學習的話,或多或少會刺激到他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藝術必然是與生活的依賴和轉換

課堂間,董振平老師也時常藉由莫札特的生平故事惕勵學子切勿自我侷限發展空間。「在莫札特的時代,奧地利的王公貴族都很喜歡他的音樂,但莫札特卻以音樂藝術家的身份出現,他認為自己和宮廷裡的樂師、廚師、清潔伕、馬伕不一樣,他不願意接受王公貴族的趨使,他以超然的態度來和貴族合作,他傾其一輩子的力量為獨立藝術家的信念去掙扎,可是他並沒有成功,35歲就離開人世。」董振平老師鼓勵學生為自己立定藝術家的目標與身份,但也殷切囑咐藝術必然是與生活的依賴和轉換,不一定要與商業做很明確的切割,或認為有金錢交易就會影響到藝術的純粹性,「最好的狀態是讓你的藝術能與商業機制結合。就像日本藝術家會田誠(Aida Makoto),他將浮世繪格式中的漫畫與當代動漫混合在一起,轉化到他的作品裡,看起來有些像插畫、漫畫格式,但又不完全是,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適當的轉換可以養活自己、可以有知名度、有價值,這個基準點非常重要。」當然像莫札特一樣把自己逼到了絕境,並非絕對的謬誤,但轉一個彎、翻一個身又是一片天空,「尤其在這個世代,競爭如此激烈悲慘,你就是要轉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如何能轉變得更好,可能就更大的修為與成功率。」

三十而立,未來精彩可期

就培育藝術家的搖籃而言,北藝大可謂國內第一學府,長年關注國內外藝術發展的董振平老師,留心到臺灣對專業藝術所需硬體上的輕忽。「以我們的老師、設備、校舍,也許我們可以跟國內的學校來比較,可是要成立一所頂尖出類拔萃的學校,就是要走出去跟國外相比。如果我們拉到國際上與日本、韓國、美國任何一所大學比,我們可能差得很遠。空間不完善、設備不足,硬體差太遠了,軟體反而我們可以努力。」董振平老師提出他參訪國外大學的心得,認為國內沒有專門為藝術科系所設計空間的建築師、設計師是很遺憾的事情,「我在美國唸的猶他州立大學有一座美術館及全新的美術系館,邀請來自紐約專門設計美術科系的建築師過來是因為教學場所繪畫、雕塑、版畫、藝術史、音樂、鋼琴、戲劇等教學、排練場所是不同於一般科系,細分得太過專業。」儘管無法與全球砸下最多教育經費的美國相抗衡,面對北藝大師生共同努力結晶孕育出的30個年頭,董振平老師仍然充滿信心,「我們才30年,也許到50、100年已經脫胎換骨了。」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從時代特性、教育結構、藝術學習一路漫談,文辭之間儘可見董振平老師如師如父般關心照護學生的情感流瀉,學生們也偷偷在FB上成立了一個連董老師都不知情的粉絲團,默默更新著老師的日常點滴。抱持著「終身學習,永續傳承」的教育理念,董振平老師說自己很難忘懷許多年前擔任學務長時,接受邱坤良校長指示與楊其文總務長、楊其文老師及現任的朱宗慶校長一齊籌措為921地震舉辦的南投藝術祭,「全校那時有七百多個人要南下,當時最頭大的問題是住宿費、膳食,承蒙當地的里鄰長、鄉間委員會出來協助,提供材料,東森還做現場的全程轉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到了傍晚,我們開始紮營、佈置舞臺、各系處理自己的事務。美術系使用竹架搭了一隻布質火鳥,火鳥表面預先澆了煤油,凌晨三點的時候,釋惠敏法師前學務長開始祈福,最終我們點燃那隻火鳥,嘩幾秒鐘鳥的形態就出現了,那個時候我想到『教育事業就像燃燒自我,照亮別人』,那一剎那真的令人難以忘懷。不只是我個人,我想在場的任何老師都會有這種想法,像根蠟燭一樣,慢慢燒。」

採訪後記

學生口中「可愛的董老大」,助教心目中「急性子、率真」的董振平老師,接獲我們去電邀請的那天,在不清楚訪談大綱、事前毫無準備的狀態下,熱情爽朗的與我們約了十分鐘後在美術系特殊教室的閣樓進行訪談,大大的驚嚇了採訪團隊。一轉上樓梯,開門就見董振平老師正俐落的整理起閣樓,試圖為稍晚的訪談清出一塊可用之地。跟著老師的動作搬運素材,只見董振平老師毫無架子、親力親為,比我們這些年輕人還要敏捷,不忘提醒我們:「這些東西很沉,搬的時候要小心腰不要扭了」、「這樓梯很陡,下去時要注意不要跌倒了」…,從這些小處切身感受到董振平老師平易近人的魅力。正式進入訪談前,與老師說明文稿審閱的流程與用途之際,只見董振平老師率直的笑道:「你們寫了就算,有時候當下說的話才是最真實的,事後再去修飾反而失了原貌。」求真實寫意而非華麗浮誇,在那當下,我們彷彿能夠照見踏實的美感與溫暖,從董振平老師的手中、心中、作品中透出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