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講座:誰偷走我的圖

  • 2019-05-01
  • Digital Ruling
對許多創作者而言,創作過程會遇到的問題千奇百怪,對於作品投注的情感常出乎自己的預料,所以很多人說創作如生子,成品便是親生的孩子。而當作品經網路、出版或其他方式在外流通,難保「孩子」不會變質或被人抱走,被別人宣稱是自己的孩子,創作者本人還有理說不清,只能滿腹委屈。 對許多創作者而言,創作過程會遇到的問題千奇百怪,對於作品投注的情感常出乎自己的預料,所以很多人說創作如生子,成品便是親生的孩子。而當作品經網路、出版或其他方式在外流通,難保「孩子」不會變質或被人抱走,被別人宣稱是自己的孩子,創作者本人還有理說不清,只能滿腹委屈。為了預防這樣的情形發生,從專利法、商標法到現在常常聽到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創作者權益的法規漸漸成形,但我們對其規範內容是否真的瞭解了呢?我們該如何知己知彼、保護自己?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CTL)於十二月二十一日,邀請到知名旅遊作家溫士凱、網路圖文作家凹司釘,向與會者分享他們的經驗和看法。
 
This is an image「誰偷走我的未來」
溫士凱(Danny Wu)是當紅的旅遊作家,書中所有景點都是他自己到當地深入探訪,文字讓人有身歷其境、並想實地走訪之感,好幾本關於泰國、歐美的旅遊書籍都相當暢銷。但隨著大受歡迎而來的不只是榮譽,還有別的問題。一位讀者寫信告訴他,有一本關於泰國旅遊的書,內容跟他的著作幾乎一模一樣(註1),自此開始了溫士凱的抗爭歷程,而且就算提出確切證據,由於對方是大型出版社,訴訟過程還是非常辛苦。「三折肱成良醫」的溫士凱現身說法,提醒了我們兩件事:一,盜用被偷走的不只是創作成品,還有創作者的未來。溫士凱以自己的案例來說明,盜版書出現後,原來他自己那本書銷量大受影響,著作權被侵犯不僅是精神上的傷害而已,更有實質上的負面效應。二,面對這樣的事情,苦主一定要保持冷靜,據理力爭,往返的信件等都要留下來,以作證物。
 
This is an image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強大的網際流通
 接在溫士凱之後的演講者凹司釘,以搞笑幽默的方式,用自己的例子去談創作與著作權的問題。著作權的應用範圍其實相當廣泛,像凹司釘的作品除了網路圖文、公益商品外,還出現在餐廳的裝潢裡,這都會牽涉到版權的問題。其中「創用CC」(Creative Commons)兩位講者都有提到,這是一個新的授權條款方式(註2),主要內容有一定要標示原創作者姓名、作品用途須為非商業性質、禁止改作、須以相同方式分享等等。
最後發問時間裡,同學有提出一些值得釐清或討論的問題,如一個作品研究用和商業用的權限就會有所不同,對於學院中研究用途限制就會較寬鬆;還有臺灣一般不會注意照片中人物的肖像權問題,其實無論參賽或參展,都應該徵得被拍攝者本人的同意;最重要的還是同學上網分享創作時千萬要小心,一定要思考過上傳作品是否恰當,網路雖是最強大的宣傳體,也是最難以管束的地帶,作品被他人移作他用時,創作者就容易有麻煩了。
 
了解著作權法:懂得保護自己、保護別人
著作權法的問題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講座中有提到本月初才發生過相關的新聞事件。愛貓的女攝影者王瓊賢,常在個人部落格分享她所拍攝的作品,但今年她發現洪姓女子在拍賣網站所賣的背包上,竟然印有她的兩張作品。王女提告洪女涉嫌侵犯著作權,卻在偵查庭被檢察官反問:「包包不是妳設計、包包照片也不是妳拍的,告什麼?」
 
這個狀況聽起來讓人無言,如果我們更了解著作權法規,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我們就能據理力爭,捍衛自己的創作。不論執法者或被保護者,都要清楚條規所能給予的幫助,才能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用,並確實地保護到自己想保護的東西。創作對我們來說既然如此重要,在處理或使用他人作品上更要小心,無論是網路轉載、或翻印整本書籍的校園影印問題,隨時都要提醒自己,也提醒他人。
 
註I:溫士凱原作《曼谷好吃‧好玩‧泰好買》,朱雀出版,2006。另一剽竊其內容的書為《就是愛曼谷》,墨刻出版,2007 。
註2 :創用CC網站:http://creativecommons.org.tw/blog/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