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学年度教学杰出教师-黎志文老师

  • 2019-04-21
  • RulingDigital
This is an image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创校三十馀年,虽然面临台湾高教转型、少子化浪潮的冲击,亦不忘认真思考与积极回应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需求。102学年度的教学杰出教师─美术学院黎志文老师,是一位陪北艺大走过三十年的老师;他出生于香港,在台湾国立艺专毕业后,曾游历意大利、美国、荷兰创作生活。本篇报导,我们请黎老师分享他对于艺术教育的理念与观点,希望能从不同角度来回应高教议题。

文/ 教学与学习支援中心 周君霖

教育是老师在生活中影响学生

访谈开始前,黎老师刚从北艺大游泳池回来,他带着一身淡淡的消毒水味,爽朗地请我们坐下,随性的聊着对本次访谈的意见与想像。谈到艺术教育,黎志文老师说,应该要从创校时期北艺大的宗旨以及教学理念,也就是「艺术的、生活的、专业的」目标谈起。


他说,记得刚回国的时候,学校整体的氛围不是现在的艺术大学,而是一个小而美 的学院的理念;「学校不需要太大,但是希望培养出专业的艺术人才。所以那时候的生师比,应该是蛮好的一个比例;那时候希望是大概五个学生一个老师这样的比 例,让老师可以把讲话、教学的时间做得更充裕。」


其实,艺术教育,尤其是学院内的艺术领域,虽然很注重技术训练,但是在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他也会积极引导、提供学生很多「艺术」的观念,像是人生、哲学、美学相关的「选择」。所以黎老师不光只是技术层面的教学,还有很多与艺术相关的问题意识,也会跟学生在课堂上讨论。


「其实我是很注重学生在技术之外的一些表现与教育」,黎老师举了一个很简单的 例子;上完课后,他会要求学生把整个教室收拾好,因为老师认为课程应该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时间到、或者做完艺术品后,可以什么都不管就走了。「我觉得艺术 创作里面,她是牵涉到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不管是去教石雕或是早期木雕,我都会要求学生说,不管你来之前或之后,都要将教室整理 好,让下一个人再用。」


在任何教育场域里,教室都是大家共享的,早期黎老师在国外训练的时候,养成了 大家一起用这个地方,大家一起整理好它的习惯,不要让别人苦恼地帮忙收尾。「所以我是很强调这个想法,就是说艺术不光只是把艺术作品做出来,它还是跟做人 处事有相当大的一个关系。」黎老师专注的看着我们,以他独特的香港口音,慢慢而坚定地传达,在创作艺术品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事情,是从事艺术的朋友要注意 的。艺术家必须先问问题,人生的问题,或是环保的问题,诸如此类的跟艺术有关的问题,而不只是在做这个作品。黎老师一直以这样的理念去教育学生,希望北艺 的学子们了解,艺术其实是人生命的一小部分。


话锋一转,黎老师跟我们说,他其实很喜欢在学校里面创作,所以他停留在学校的 时间应该比其他老师都长。这是因为,他希望学生能看到他在创作工作时的行为表现,也能从里面学到什么,也就是老师的身教。「老师就是从行为、从对事情的看 法,慢慢去影响学生,一直到现在,我都希望用这个方法去对待学生;应该不只是教导,就是慢慢去影响他,这是我从教学开始到现在,我都有的想法。」

艺术教育师徒制的优点

本校的高等艺术教育近几年来逐渐脱离所谓师徒制的教学方法,黎老师却有不同的 看法。他认为,艺术教育的师徒制,不是一般我们以为的传统师徒制,不是那种师父讲什么都是对的。「我要传达的讯息是,老师怎样的表现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的一 种态度。」就像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艺术家怎么去处理、去尊重一个材质,黎老师会希望这种表现学生也能学习到。更进一步的,也可以延伸到对自然的尊重、对环 保意识形态的了解,或者可以延伸到社会中跟一般人接触,互相学习、互通有无的概念,也就是从他者的表现来学习。


「其实我也可以从学生身上体会到很多事。是不是学到很多东西?我不知道,但是 透过互相了解、谈话而互相学习,我觉得是一定的。所以你说是不是教学相长?我觉得应该是啦,但是学到什么东西,我觉得是很难说清楚的。」黎老师微微苦笑, 又说:「至少我觉得,年轻人有一种活力,一种无厘头,其实无厘头也蛮有趣的,不要觉得是不对的,你(老师)从他的角度去看事情的时候,会带给你多一种不一 样的思考可能性。」


对于黎老师而言,不一样的可能性,就是艺术有趣的地方。艺术绝对不只是现代能 看到的表现而已,它是无限地发展,无限地扩张,「所以它这种可能性,说不定我们老一辈的,或是当老师的,不见得会认同,但是你会体会到,他(学生)怎么会 去想到这个方法,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我觉得有趣就是这样。」对于黎老师而言,艺术是有生命的,它不断在发展与延续,跟着这个社会,跟着这个时代一直在进 行。


访谈中,黎老师不时地停顿,琢磨字句。谈到艺术的生命与学生的突发奇想时,我 们问及,在艺术教育里面,「创意」是可以系统地被教育的吗?黎老师认为,学生在学习途中,慢慢就会酝酿出自己的想法、理论。「我觉得创作当然是可以教,但 并不是直接教,而是从各方面去影响同学。」因为,人不可能没有被影响,就会自发性地有创意;但凡人的成长,一定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包括老师、学校、社 会、包括很多资讯等等。因此要说一个艺术天才是如何造就的?黎老师强调,应该首先是一种喜好,再加上一些努力,这才是一种天才的结合。「就连天才没有经过 训练的时候,也不见得做得出来好的作品,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从很多方面,去培养出来一个创作。」

艺术教育的核心

其实,视觉艺术与舞蹈或乐器学习不同,很难说一定要及早受训练。黎老师说, 「讲到创意,现在有一个趋势认为,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创意才是最重要的,一些技术东西,学习的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说,艺术家要能够提出跟别人不一样 的创意。」但作为「艺术教育」,黎老师认为,如果回归一些比较传统的技术层面,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训练,所以学校的教学才会有一套基础到进阶的课程,有一 个范围的、或是技术上的,一定程度上的规范,让学生可以选择,去学习不同的技术,或是观念。大学里面所谓的艺术教育,是顾及到整体性的,也就是艺术教育朝 向通才教育发展,是让大家知道艺术领域是这些范围或技术等等。「但是不是要变成一个专业的(艺术家),就看你(学生)个人造化,看你个人的努力,是不是真 的喜欢。」


说来说去,黎老师笑说,他觉得大学教育还是要有一些课程的规范,让学生有效率 地学习艺术要领。「话说回来,你如果想变成一个艺术家,不一定要进学校;虽然学校是一个最好、最方便的地方,让我们学习到不同种类的技术或是理论,但是你 够厉害的话,你不见得要到艺术学校来,你自己学都可以。」


黎老师认为,无论教学生雕刻或是画画,学生以后的工作不见得会是做雕刻或是做 绘画的。「但是我始终还是说,从我的教学里,会提醒他这样的一个方法,是你到社会里面做什么事业,都能根据这个方法。」就像课程,也要有「准备」,努力去 「做好」一个作业、再来去「收拾」好环境,这三个点是黎老师认为最重要的;而未来,学生出社会后,做每个行业也当然要有一些预先「准备」,再来就是很努力 去将它「完成」;假设过了一个阶段,再回来检讨事业的结果,也就是「收拾」阶段,「你怎么去面对这个事业,去思考这个东西有没有在计划里面,有没有想到为 什么成功?失败为什么失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在学校教的方法。这个社会事实上没办法容纳那么多艺术专业的人才,所以重点是要教他一个方法。」

多样性的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

访谈差不多告一个段落时,我们和黎老师动身前往北艺大的特殊教室外头,看看他 最喜欢的创作环境。同时也请黎老师分享他三十年教学的心得,以及给北艺的学生一些未来发展的建议。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整个台湾环境改变的问题,家庭教 育也好,社会的不同的影响也好,我觉得现在的学生会更自我一点。从前的学生除了个人之外,他会想到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问题。」黎老师感叹,我们台湾的学生 似乎缺乏了点世界观,对外面的事情较漠不关心。虽然,他国的年轻人也不一定会关心世界的问题,但台湾身为岛国的关系,很多时候对外面的一些资讯,因为不直 接影响的关系,即使现代资讯流通快速,也不需要去关心。


「假设你是在中东,那边很容易就受到旁边国家的影响。我们是个岛,所以我们就 会对一些国际问题比较不去了解,你说他不关心也不对,因为他也不需要关心,又不影响到他。」黎老师说,其实不光是学生,台湾人对外面世界都不是很关心。回 归到艺术教育,那就会变成,说要打进世界的市场也好、打进主流也好,是相当难的;一来是语言的问题,一来则是我们做的成果跟主流格格不入。常常作品就算跟 主流有点关联,但还是因为接受到国外的杂志、书本而受了些影响而已,没有一个自发性的创意出来,就是因为台湾没有置身在整体世界环境里面,因此很难说看到 世界需要什么,缺乏甚么。「整个创作侷限于地方性,是地区性的一种文化、弱势文化的这种特质。」


黎老师反问我们说,「现在不是有一些国际交流、有些外国学生交换吗?同学也有 到外面交换啊,是比从前学生更频繁地了解外面的国家没有错,那我就会想问,台湾年轻人也好,学生也好,是不是可以变成世界的一种贡献,而不是只是说,跟外 面主流连在一起就好。」黎老师希望,台湾的艺术创作,也要能产生对外面世界的一种贡献。虽然台湾是小岛,但我们毕竟有华人社会悠久传统的思想、文化,而且 我们跟大陆决定性的不同,就在台湾还是自由的国度,自由的社会,因此比大陆多了很多自由交流的机会。「偶尔我会觉得现在很多国际交流,很多互相拜访或是展 览,大家只是融在一个主流,随时跟上主流就好。但是,我常常说,外国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黎老师指着特殊教室外一批石雕说,「我认为,同学应该要利用你这五千多年的传 统文化,去对世界产生影响,我觉得重要的是这个,而不是只是跟着主流;不见得外面主流是对的。我觉得台湾也好,或是未来的中国也好,是有用传统文化去影响 西方文化的机会的,而不是跟着他们发展。我觉得这样对这个社会、对人类是多一种选择,不见得西方的这种文明,或资本主义这种思想是适合东方的。」黎老师希 望,学校是生活的空间,同学们进到北艺大学习,除了专注上课、创作之外,也要能尽力多元学习,张大眼睛观察老师、观察环境;像黎老师在创作一样,看到多一 种可能性,或者透过自己的创作产生出多一种可能性,那对自己的人生就会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