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学年度优良教师-李道明老师

  • 2019-04-21
  • RulingDigital

This is an image

艺术教育的蓝海想像
当前台湾高教体制对于艺术高等教育,仍然倾向于技职教育型态的培植策略,以学生毕业后是否能「顺利就业」作为是否「学用合一」的重要指标。然而,当我们将艺术家以职业的概念去试图理解时,将可能使得艺术创作的未来想像与可能性,轻易地被限缩于习以为常的产业链逻辑里,而难以跳脱现有的框架。
当前的就业市场与 生态,有如一个萝卜一个坑,把毕业生塞入产业链中某个划定的位置,定时有所产出,有所收入,彷彿一切就稳当了。然而,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艺术创作者,倘若 无法善用拓荒者的特质去改变世界的侷限性,去开创出更富多元性与生命力的蓝海视野,精神文明的未来性将无从想像。
谈到视觉艺术的学 习过程与就业或创作市场的关系时,正仁老师表达了他的看法,视觉艺术的学习,不大使用「就业」这个词,与艺术相关的许多工作其实都是可以做的,在跨领域当 道的学习历程里,也毋须再去拘泥于所谓专业的艺术形式。当代的视觉艺术,已不再强调过去那种工匠式再现的视觉呈现,而是需要创作者转换、开展自己的意见和 语言,以游戏或哲学式思维去诠释与实践能够被探讨、被延伸的创作情境与意义脉络。

教学现场的理念与实践
视觉艺术的基础课 程,除了知识、历史、美学等等艺术相关理论的引介,当然也包括各种技能的锻鍊,学生的创作实践更是需要透过大大小小的展览来延伸讨论、发展议题。正仁老师 谈到,美术系基础课程的设计虽然仍以媒材划分为主,但还是需要在每门课程设计里回应:甚么是艺术?甚么不是艺术?艺术的核心本质是甚么?人文是甚么?这些 更为深层的问题意识,可透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与讨论而激发更多火花。至于进阶性的课程或毕业制作课程所产生的问题意识,则较着墨于艺术专业或者艺 术史脉络的回应,并提出新的看法。
美术系的毕业制 作,除了可见的作品质地,构成创作完整性的重要向度还包含相关的创作自述以及个展计画。正仁老师常鼓励学生们尝试各种形式的写作,文字作为书写纪录与社交 工具的符号系统,其指向与承载内涵将因创作者的意向与观看者的角度而呈现有机的变化,因此,精准的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创作理念与思维的厘清是有相当助益 的。至于个展计画的部分,目的是希望透过个展的完整构思,包括个展的核心亮点、计画预算与经费编列、与各相关单位联系协调的行政能力等等,强化创作者的跨 领域统筹与执行能力。
毕业制作除了创作 者的自我表述,亦常见到以艺术诠释回应社会议题,透过全体师生的群体对话、批判式讨论,让艺术回归创作与观看的反身寻索。无论是学士班的毕业制作或硕士班 的期末发表,作品发表后均以讨论、对话的讲评形式,予以深度回馈。作品论述的评核过程采用录影方式记录存盘,并建置于系办数据库。
那么,学生的创作 究竟有没有审视的准则?正仁老师提到,艺术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因人、因地、因文化时空而有相对的标准与评价。既然如此,老师对于学生的创作又将如何观 看,并有所依循呢?老师表示,能够提供的是艺术专业的谘商,以小班制或者一对一的谘商为宜,借由听取学生对于某事件、社会时事的陈述与情绪表达的过程,找 出艺术相关的逻辑、脉络,或者相当程度的社会认同。

未来之路
对于北艺大未来十 年的建议,正仁老师传达出他的观察与担忧,「教师作为学校经营团队的要角,教学的热忱与专业如何持续投入,是目前稍显力有未逮之处」,教育者角色的基础认知,或许可以更往前推,在大学新鲜人时期就开始培养。至于学习成果的发表,例如系展或毕业展的整个制作与文宣,还是要有方法与社会产生更多连结,例如更有策略地运用网络、媒体、展馆等多方管道,拓展发表作品的能见度,以广纳社会群众的回馈,这对于学生会是更实质的一种鼓励。
谈到学校硬件设备 方面的负担与缺口,譬如共同教室天花板飘雪、无障碍设施等等亟待改善之处,正仁老师的语气不免沉重了起来,「以美术系来说,现在很多创作都走重工艺路线, 机械设备、材料工具都有不小份量,只能像老鼠搬家一趟一趟搬运。」再者,没有货梯的系馆建筑,对于身障的创作者可想而知是相当不便的。

结语与反思
正仁老师的观察与担忧,充溢着温暖的人文关怀,这也正是艺术教育与技职教育最大的差异。如何运用无限的创意灵光与人才优势,呈显出以人为本的艺术光泽,开展艺术教育的蓝海想像,是我们要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