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艺术教育:从社会结构发展谈『乐育』

  • 2019-05-01
  • RulingDigital
 [文 / 萧文华]
世界的运转速度已和以往大不相同,资讯越来越多,想法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少子化的影响,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却是越来越少。身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我们势必都要寻找新的安身立命方式,而「乐育」(Edutainment),似乎是一道曙光。
 
This is an image「知识已经不是力量」
CTL在十二月六日举行「前瞻艺术教育:从社会结构发展谈『乐育』,"Edutainment"」讲座,邀请到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艺术与造形设计系的张世宗教授,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切入,细谈未来教育发展和艺术教育的各种可能。有「玩具博士」、「老玩童」之称的张世宗教授,不论是出版品或言论,常常给人活泼的「大哥哥」形象,但在这次的演讲中,却能轻易看到理念的深度,清楚地了解张世宗教授在发展并推广这些「玩物」的背后,经过了多少缜密的思考和进行过多少努力。
一开始张世宗教授就告诉我们,「知识」已经不是力量,在这个网络普及的新时代,资料的取得毫不费力,力量在人身上。如何处理这些资讯、如何转化知识为有用,才是这时代的人最需关注的问题。「资讯再多,还是需要人。」教育知识是一个0,专业知识是一个0,班级经营是一个0……,但是再多的「0」,如果没有人的「1」,一切都是空。
 
「我们学到的都是仓库堆放的能力」
张世宗教授以各种图表来说明,旧式教育、现在进行中的教育跟未来应发展的教育之差别,提供修正的方向和可能。图表和解说都非常准确精彩,即使早就听过的概念,也能在这里重新找到新的体会。以前的封闭教材是「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现在是「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张世宗教授的思考是双面甚至多面的,它将知识的学习分为静态和动态,在静态中我们只有「知」,在动态中我们才会「得到」;老师如果可以,应该要期许自己是个「教练」,而不是「教师」,不是丢给学生一个「?」,再告诉他单一答案「。」,而是应该让学生「!」,感到「?」,然后自发地想要了解去找「。」。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这里一再被强调,张世宗教授以游泳为例,在追求的整合过程中可能会跌倒、会有很难看的姿势,但要经过这历程,才有真正的「学会」。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倾向于加强我们知识的「仓库堆放能力」,但我们应该要知道的,是加工知识的能力。若要得到这种能力,必得经过「做」。
 
以后的教室整间只会有一张课桌椅
接下来教授谈到了比较现实的社会问题,一张教室空荡荡、只有一组课桌椅的照片让我印象深刻。少子化、老人国的社会结构问题,确实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授提到两个概念,一为现代社会只求结果,没有过程,而我们物质或许丰足了,心灵却空虚了,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艺术来丰富他的生命;二是真正的学习没有考试,所以终身学习、乐育的时代必会来临。这两者结合起来,简直就是艺术教育的新「生路」。教授举日本名古屋的「微笑公司」为例,他们提供场地(硬件)让老人集会,也雇请「游戏顾问师」(软件)陪伴老人(或许可视为艺术治疗的一种),老年人日益成长的市场,和艺术活动的新可能性,都在这里被找到。
我想与会的学生或许可以在这里停下来,思考几十分钟前教授提出来的问题:「未来的需求和自己契合的部份在哪里?」一个是刚才教授提到的「热情」,一个是教授现在讲到的「市场」,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去思考的「?」。
 
如果觉得理想只是理想,那它永远就只是理想
最后教授实地让与会者进行「实作」,折出简化版的、会做的纸鹤,作为演说的结尾。对我而言这就是「身教」,这个举动就可以回答座谈会中一个同学提到的,「从做中学」在教育上实行的难度,实际灌输知识的时间被排挤的问题。在教育体制下的确是有其困难之处,但与其订定复杂的折纸程序,让少数人折出漂亮而不会动的纸鹤,还不如简单的三、四个步骤,做出有点粗犷、但有趣且充满创造力的「野纸鹤」。教授的教育理念理想性的确非常高,教育者必须付出的创意、思考、努力跟时间也难以计量,但这就呼应了教授最开始向与会者展示的,人就是要跨出「WHAT YOU KNOW」,才能进入「WHAT YOU KNOW YOU DON’T KNOW」,最后以热情探索「WHAT YOU DON’T KNOW YOU DON’T KNOW」。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生命热度的展现。我认为,这就是乐育的核心意义。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