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博班實驗室系列講座]書寫台灣:想像表演藝術史 101

  • 2020-03-17
  • 工讀生
This is an image

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防疫,本學期系列講座暫不開放校外人士參與,敬請見諒。請有意參與講座之本校教職員生,事先填寫活動報名表單,並配合本校防疫相關規定,於活動當日出示量測體溫貼紙、配戴口罩、進行手部酒精消毒及間隔就座,感謝各位的配合。
活動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9HbchCAGXfQ4exWL8

【摘要】

在全球化時代,藝術工作者和觀眾都具備高度移動性,加上資訊科技催化跨疆域的空間認知,以及資本與生產消費的流動,表演藝術生產結構不僅發生巨變,美學板塊互相碰撞重組,戲劇史發展脈絡更行糾纏互滲。戲劇美學的跨疆域的、跨文化的相互影響牽扯,又不僅是二十世紀全球化之後才特有;早在十九世紀、甚或更早,便出現了戲劇美學與生產型態的跨疆/域流動。戲劇史研究者當如何面對這種跨疆域性的、連動互涉的「糾纏歷史」(entangled history)?

台灣身處即是亞陸邊陲又是洋流交錯點,糾纏歷史的概念是否有助於我們重新思考所謂的台灣戲劇史?我們是否或如何充實歷史論述與研究方法?戲劇乃至表演藝術史術需不需要或如何與大歷史敘事對話?在兩個小時的講演中,講者嘗試從知識生產、文化地理、審美消費等幾個結構面向切入,與同學共同討論可能的書寫與想像方式。歡迎參與者帶著相關的研究主題,一起加入討論。

【講者】

周慧玲 Katherine Hui-ling Chou

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美國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博士。1997 年與台北劇場人聯手創建台北創作社劇團至今二十年。2003 年開始主持中央大學戲劇暨表演研究室,創建「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eti-tw.com)至今典藏並數位化台灣戲劇作品八百部影音記錄;2015 年聯手全球九所國際重點大學創建「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並擔任競賽主席迄今累積徵得全球中英文近九百部劇本。

她左手創作,右手論述;她的學術研究範疇廣泛而前沿,發表論文於美國哈佛大學出版社、加拿大 Routledge、倫敦 Palgrave 的學術專書中,曾被 MIT Press 選為二十年來最常被閱讀以及最有影響力的學術文章。曾發表戲劇作品:編劇導演《天亮以前我要你》(2000)、《記憶相簿》(2002)、《Click, 寶貝兒》(2004)、《不三不四到台灣》(2006)、《少年金釵男孟母》(2009 - 2010;2017 - 2018)、《百衲食譜》(2010);編劇作品《簡吉奏鳴曲-零落成泥香如故》(2018)、《玉茗堂私夢》(2009)、《百年戲樓》(2010;聯合編劇)、《簡吉奏鳴曲》(2018);導演作品《驚異排隊》(2003)、《影癡謀殺》(2005)、《蔣公的面子 3.0 版》(2015 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