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製作經驗分享—搞什麼畢展

  • 2019-05-01
  • RulingDigital
- 活動時間:97年04月21日 AM10:30~12:30
- 活動地點:美術學院F215教室 

當驪歌響起與鳳凰花綻放前,美術學院的準畢業生為了畢業製作而忙的焦頭爛額。每個人都不斷在跟時間賽跑,感覺上每件事都是燃眉之急,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可好好準備。心中不斷吶喊著「早知道就早點準備」、「以前都沒好好請教學長姊該如何去做」「創作自述要怎麼寫」等。有鑑於此,本校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聽到學生的心聲,特於4月21日舉辦「畢業製作經驗分享—搞什麼畢展」。

這次活動邀請了董振平老師與畢業生余政達及徐思穎談談畢展對未來工作具有哪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外,另外也安排8位優秀的大四學生針對「創作自述」、「校內外可用資源」與「創作心得」三個大方向進行經驗傳承。
以下彙整主講者之概述或精華部分:

一開始董振平老師藉由獲得國際大會獎(Gran-Prix of 5th Novosibirsk Graphic Art Biennial)金玉清的作品,點出個人作品集及創作自述,並非只是一項單純的作業,而是將來一份強而有力、自我推銷的個人履歷,期許學生致力於創作藉此獲得更多工作或升學機會。

而後,已開始接受社會歷練的徐思穎,著重於創作自述寫作方向,認為「釐清自身創作議題的定位」、「找出自己作品在藝術史上的系譜」、「作品的關鍵詞彙」及「與師長及同學的溝通對話」是創作自述寫作的重要來源。其中,提醒學弟妹如果不知該如何撰寫創作自述時,可以回想過去董振平老師課堂上所講的內容,或直接諮詢熟識的學長姊,就一定可以找出非常多的題材。
最後由畢業兩年的余政達,以「大學階段其實就是在認識自己」為起點,鼓勵學弟妹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發現自己思考的獨特性,以瞭解創作與自己的關係,進而發展個人風格。

隨後的綜合座談,提出下列三個問題:
  • 學校課程的安排對未來就業是否有幫助?

美術系畢業生總是讓人感覺一定會寫POP、繪畫或是其他美術相關能力,但並非所有的畢業生一定會從事相關行業,有些人可能會做老師、保險業等各種工作,所以不需要讓覺得自己畢業後一定要有驚人之舉,因為大學課程只是創作過程中經驗的累積,而這些歷程可能會在十年後、二十年後才會在創作上綻放光芒。

  • 跨領域課程是否能激發個人創作的靈感?

學校跨領域課程可能對創作上有更多元的思維刺激,但並非是絕對的。不過的確需要讓自己的創作更加多元化,而非被侷限在某個形式的呈現。

  • 在工作上,個人的創作理念與企業老闆要求有所抵觸時,是如何處理的?

未來一定會面臨到這樣的問題,所以要釐清「創作」與「設計」有何差別。以設計來說,設計本來就是要服務客戶,將其想法具體呈現,這就是現實,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

以上只概略敘述三位主講者講述的內容,另外8位大四生的經驗傳承,因篇幅關係不加以闡述,但讀者可以蒞臨本校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行政大樓2樓),索取活動影片與相關資料。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講座現場 ■學生踴躍出席講座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徐思穎學姐分享經驗 ■學生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