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的開始—關渡講座溪州部落校外參訪

  • 2019-05-04
  • Digital Ruling
關渡講座「活出歷史-台灣原住民觀點」在講者蔡政良老師與協同教授吳懷晨老師的帶領下,於十一月八日午時走出校園,來到位於新店溪畔的溪州部落。This is an image
[文 / 張紋佩]
踏出關渡,走進部落
關渡講座「活出歷史-台灣原住民觀點」在講者蔡政良老師與協同教授吳懷晨老師的帶領下,於十一月八日午時走出校園,來到位於新店溪畔的溪州部落。
隔著新店溪,部落的正前方為小碧潭捷運站;捷運站旁聳立著一座座興建中的高樓,施工中大型機具所發出的聲響和景象,與即將被迫搬遷的溪州部落形成既強烈又諷刺的對比。這個來回走一趟花費不需半小時的迷你部落,地方雖然不大,故事卻很精彩;透過張祖淼先生的分享,再連結蔡政良老師十一月一日的講座內容,阿美族群的輪廓因此勾勒得更加具體清晰。
 
This is an image部落就是你看到的這樣
走進部落,大家究竟期待看到甚麼?如果是原住民圖騰、粗獷的木造建築還是手工木造器具,那麼在溪州部落,這樣的期待恐怕會落空。這裡多數是由水泥模板夾雜鐵皮與木板所蓋成的房舍,與部落以外的建築物沒有太大不同;其中,甚至有不少房舍因經濟等因素遲遲無法完工。張祖淼先生說:「部落就是這樣,沒甚麼好看的。」儘管他這樣強調著,同學們卻仍時時張望、企圖捕捉那些可能遺漏,屬於「印象中」原住民部落的圖像與元素。
 
這個阿美族人生活超過三十載的溪洲部落,在台北縣政府「大碧潭再造」計畫中,即將被迫完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腳踏車步道以及河濱公園;除此之外,搬遷後的居住地,更被要求建築物要盡量符合原住民的建築風格;「他們對原住民的房子的想像是甚麼,我自己到現在也搞不清楚。」張祖淼先生自我解嘲地說。
 
This is an image「我是阿美族啊,原住民關我甚麼事?」
長久以來,受資本主義與都市化影響,原住民族被迫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為謀得生存,他們只好離開家鄉,遷移至都市,「都市原住民」便是學者們用來與那些留在原來部落中,所謂「原鄉原住民」做為區別的稱呼。張祖淼先生對這樣的區分感到相當不以為然;他表示,所有一切對於原住民的稱謂都是統治者或是學者所給予,並不等同於尊重原住民,而這些稱謂對他來說不代表甚麼,只有「阿美族」才是有意義的。
 
參訪的尾聲,行動的開始
與其說參訪溪洲部落,不如說是對原住民生存現況的重新了解與認識;儘管張祖淼先生所描述的溪洲部落不代表所有原住民部落,但透過他的真誠分享,也提供同學另一個屬於原住民自身的觀點思考,特別是以一種幽默與坦然的方式表達,更可以呼應蔡政良老師所描述,屬於阿美族人的生命觀與價值觀。
 
參訪的尾聲,蔡政良老師提醒同學們對於原住民議題的關注,可將所學與專業融入,然後化為實際支援的行動;對此,吳懷晨老師亦深表贊同,此次同行的學生無不收穫良多。
This is an image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