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座時間:98年5月21日(四)下午13:30~15:00
- 講座地點:本校教學大樓C403
- 主講者: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長 洪蘭教授
[文/黃坤騰]
本校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特別邀請「關渡講座-大腦與行為」主持人洪蘭老師,藉由帶領與會者認識學生大腦結構,輔以正確的教學認知及方式,將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亦能減少師生間不必要的誤解並讓教師事半功倍快速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共搭雙贏局面。
據洪蘭老師指出,人類在人格、個性、記憶等各層面,經由世代科學家的實驗發現,關鍵都存在於人類的大腦!「額葉皮質」負責語文、人格結構、抽象思考、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和其種種高級的皮質中樞功能;「海馬迴」為控制情緒及記憶狀態的緣葉系統內最重要之腦區。而以往認為腦的大小被視為一個人聰明與否的象徵,從科學實驗結果得知,聰明與否的關鍵在於神經元連結度是否縝密,不管哪個年紀,只要多刺激大腦運作,都能促使神經元產生新的鏈結。當然,男性與女性在大腦的發展上也具有先天上的差異,研究兒童繪畫的人發現,一般來說女孩子喜歡畫人(或是寵物、花草樹木),男生一般來說則好畫動作,心理學家杜曼(Donna Tuman)總結男孩和女孩畫圖上的不同:男孩畫動詞,女孩畫名詞;另一個男女大腦在結構上大不同的典型例子,便在於幾何與方向感,女性通常用看得見的地標指路,男性則通常用絕對的方位或絕對的距離來說明方向,神經科學家同時發現男女在找路時,會用到大腦不同的區位,前者用「海馬迴」,後者則用「大腦皮質」。
總結來說,大腦結構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方式不同,教養方法當然應該不同。在此前提之下,許多陳舊的觀念都將不攻自破,「我們不會輸在起跑點上,因為人的一生是場馬拉松比賽,只要學習不輟,大腦就不會變老」、「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生命有限,但潛能無限,這是個任何名堂都會有飯吃的年代」、「不必要截長補短,你該善用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競爭」,於是我們都將知悉,生命的無限可能性,在於我們不斷向外觸碰、發掘、探索,回歸童蒙的單純,時時刻刻保持高度好奇心。
回到教育的本質上,認識學生的大腦結構後,誘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力便是教師的職責所在,以此原則發展教學方法一方面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一方面亦能減少教師負擔。此外,養成學生「閱讀」習慣亦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打開一本書能打開世界的視野」,不僅能豐富閱讀者的背景知識,更能活絡腦神經,減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並能增進創造力,同時美善心靈。八百年前但丁就說了:「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閱讀也是有效培養同理心的方法。
「你過去的經驗造就現在的你」,洪蘭老師再再提醒與會者保持開放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學生、子女(抑或事物),只因每個人(事)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透過設身處地的了解與體諒,才不至於扼殺了其自由發展的權利。「人與人本就無從比較的」,洪老師的話猶言在耳。
【側記】洪蘭老師結束演講後依舊是如雷貫耳的掌聲充斥教室,與會者無不如沐春風,更有當頭棒喝,茅塞頓開之感。而我首次有別以往以書會「師」得以親睹洪老師一面,更是萬千福分。演講內容如醍醐灌頂般,收穫自是不在話下。我還記得走出教室那頭痛欲裂的生理反應,那是一瞬間獲益太多、感受太多的現象,朋友問我有沒有USB插座能讀取資料?我說,「等這篇文章吧!」
■授課老師--洪蘭老師
|
■授課老師--洪蘭老師
|
■課程活動現場人潮
|
■精彩演講座無虛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