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天的行程规划中,黄雅惠以印度首都德里(Delhi)作为旅程的起点与终点。她说到,最初的几天先停留在德里,摸索出往后旅程的交通与旅游资源,顺便熟悉异国的环境和气息,接下来往北向喜马拉雅山区,查谟与喀什米尔省(Jammu & Kashmir)边境的美丽湖泊祕境斯利纳加(Srinagar)前进。在经过停留的几天后,二度回到德里,再转去西边拥有最原汁原味印度传统文化的拉加斯坦省(Rajasthan)游历几个重要的历史城邦都市;例如气候干燥、邻近巴基斯坦的黄色城市斋沙默尔(Jaisalmer),居民温和又淳朴的蓝色城市久德浦尔(Jodhpur),风景优美的乌岱浦尔(Udaipur),历史上有强盛王朝盘据的斋浦尔(Jaipur)。走过几个拉加斯坦重点都市,再度回到德里转往东行,前往拥有举世瞩目泰姬玛哈陵(Taj Mahal)的城市阿格拉(Agra),及印度的最神圣的生死之地,位在恒河边的瓦拉纳西(Varanasi)。
德里当地的艺文活动也十分兴盛与被受重视,此行除了参观馆藏丰富的国家博物馆及Hibitat International Center参观等三个视觉艺术相关展览外,黄雅惠也参加了于India International Center一场西藏电影节(Tibetan Film Festival)的放映会。此外,她也到德里南方郊区的Global Art Village国际艺术村,拜访正在此地驻村的北艺大校友王晓华。她说到,这三个机构虽然地处位置不同,然而皆有一共同的特色,它们若不是位于政经文化机构聚集之区域,就是位于静谧气派的豪宅别墅群中。机构的大门皆警备森严,外头围墙高耸,里头的园区建筑为西式现代风格,环境也整理得美轮美奂;很显然与巴札附近或一般市井小民居住的街区有着天壤之别的景致。
在IIC的西藏电影节活动现场,放眼望去,除了少数西藏人士外,场中有相当比例都是西方人,再不然就是衣着光鲜整齐的印度人。不难想像,会出席这类文化活动的人应该大多是具有良好经济条件、身分地位不差的人士,若不是社会菁英,至少也会是中产阶级受过不错教育者。有了这样的观察,大概能够归纳出一个小小的结论:印度的当代艺术与文化活动仅是社会中极少数族群的活动,一般非专业人士甚至力求温饱的低阶民众几乎少有参与者;尽管已经越来越开放,社会的贫富与传统阶层潜在观念很自然地就区分了人们各自的生活及参与文化活动的型态。
黄雅惠谈到,在国际艺术村参观的时候,学姊王晓华相当热心地带引她们参观环境与认识艺术村的主持人和其他驻村艺术家,也分享了她在驻村期间的艺术创作与心得。此外,在与一位印度的年轻艺术家聊天时,他提及印度国内年轻艺术家很难不去面对与社会环境压力相关的困境;好比说艺术家生产出来的作品不仅要对抗传统文化价值观所赋予的桎杌,也要与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产值的现实问题中拉扯。
她认为,印度才刚发芽的当代艺术环境条件并不优渥,由于和外界接触的管道稀少,使得年轻艺术家非常渴望能与外界互动,也企求任何能与国际接轨的机会,艺术创作者要靠着创作生存十分不易。
这一趟 23 天的印度旅程对黄雅惠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清楚自己应该面对的现实。她说到,因为走进贫穷人民的生活区域,所以晓得生存的辛苦与竞争;因为经历狗屁倒灶的欺骗,所以晓得文化差异、人性以及信念的意义;因为站在宗教祭典的人群里与大家同声歌唱,所以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与当地文化的魅力。旅行途中的经验能转化成为对自己具有效用的心得感想是因为身体的参与,而这就是自我的现实。
此外,为记录这次印度北部的旅游纪录点滴,同时分享一些亲身的观察与心得。黄雅惠同学也特别将这次的流浪者计画相关资讯放在网站,欢迎上网详见更多精彩内容与花絮。
网址为:http://sites.google.com/site/indiasho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