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佩的煩惱》─「戲劇與人文專題」實務練習

  • 2019-05-04
  • RulingDigital
[文 / CTL 黃明怡]

民國九十九年最後一天的下午,許多人忙著邁向民國一百年,計劃去看吃大餐狂歡、整備保暖的冬裝要去看煙火……。這裡卻有一伙人,做著不一樣的事。這群修習「戲劇與人文專題」的研究所學生,「返老還童」地穿起制服和百褶裙,踏進了逸仙國小,告訴一班五年級小朋友一個極可能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
 
This is an image教育劇場TIE
參與「教育劇場」計劃的學生或民眾,清楚地理解自己並把他們帶進劇中人物所面對的議題裡,使他們願意相信這個被創造出來的虛構世界和他們的真實生活是習習相關的。他們的關注和行動也是對自己實在生活的反省和對待。
─〈「教育劇場」的實踐與理論〉,John Willian Somers
 
「教育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 , TIE)是「戲劇與人文專題」非常重要的主題,戲劇並非束之高閣的藝術,而是作為一種理解生活或自我成長的工具。表演之外,討論、回饋都是很重要的互動步驟,藉由這些動作來刺激觀戲者進一步思考,許多校園、社區都可以看見教育劇場的身影。「戲劇與人文專題」的課程中,就有一個實際操作教育劇場的目標,安排在最後一週進入校園實務練習。
 
《小佩的煩惱》
「各位小朋友,我是就讀天母國中七年級的學生,你們看到的這個人,就是我媽媽,安琪就是我妹妹……」故事由主要角色之一安琪的姐姐(藝教所一年級張舒安飾)展開,敘述安琪班上的同學小佩,在母親高壓的專制與嚴格的管控下,對於「第一名」有著執著的追求,做出念書以外的事都隨便做(不認真打掃)、考試作弊等舉動,並因此遭同儕排擠。全劇為五個段落:母親們的聚會、小佩掃地不認真被同學欺負、母親們因教育態度不同而爭執、小佩作弊被發現、班上同學未經小佩同意翻閱她的日記本。張舒安擔任說書人和主持人的角色,靈活切換小朋友的視角,在段落之間穿插讓小朋友回應的問答時間,最後甚至讓孩子與劇中人對話,將「張小佩」這角色的故事,在孩子和演出者的互動中完成。
 
This is an image想像的能力:生活的武器
整個過程其實非常流暢,所有在台上的同學表現都極為精彩,一點都不馬虎,演媽媽的像媽媽,演學生的像學生;孩子們也相當投入,越到後面回答越踴躍,許多讓人不禁莞爾的答案如雨後春筍般迸出,整體的互動氣氛相當融洽,由此可見修課同學的認真與努力。劇情構思本身就很完整,不僅涵蓋了縱向層面(媽媽─小佩)及橫向層面(小佩─同儕),更讓參與者能分別從兩個不同角度──母親與孩子──切入討論;逸仙國小生教組長王志豪老師也表示,這的確是他們很有可能實際遇到的狀況,此一情境設計很能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推動這些小小參與者想像,若在相同處境,自己會有什麼反應。
 
這些孩子或許還沒辦法完全地照著設計者所期望的方式去思考,但這次實習已經提供了孩子們另一個觀察事情的機會。看著孩子們在大冷天裡仍不畏寒風穿著短袖嘻嘻笑著,像個小大人一樣地說話,努力以話語拼湊,表達出他所理解的世界,這畫面相當動人。活動結束的小檢討會中,劇研所三年級的鄭意儒提到,與孩子互動時礙於時間沒有發問,但其實她很想問勇於上台參與的單親孩子,如果沒有錢如何使自己快樂,藉由這樣的討論,「讓他對自己的生命有更多肯定。」我想這句話就是教育劇場最重要的目的了。
蜜雪兒菲佛主演的《危險遊戲》(Dangerous Mind)裡有段話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詩是你們的武器」,用來對抗生活、對抗不如意,那個「詩」即是超越日常生活的能力,如果這些孩子能經由教育劇場,增加了所謂「詩」的能力,就算一點點也好,我想就是這些劇場工作者和教育者最大的禮物和動力了。
This is an image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