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流浪者校園講座】楊士毅:旅行不在遠方,而在生活裡

  • 2019-05-01
  • RulingDigital
【文/黃坤騰】

 - 講座時間:99年3月26日(五) 10:00~12:00pm
- 講座地點:本校教學大樓C401教室
- 主講者:楊士毅(阿貴),導演、說故事的人
 
 
  為了播下種籽,激勵年輕學子勇於尋夢、挑戰自我,本校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CTL)特別邀請參與「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的影像工作者楊士毅(以下稱阿貴)進入校園,透過與年輕人的對話,分享自身珍貴的旅行經驗、成長歷程。他認為,透過這次流浪者計畫,讓他遇見了早在台灣就該面對的自己,也找到自己新的生命意義;同時在行旅中他獲得許多感動,希望這次的課程也能將這份感動傳遞給參與的人。
 
流浪 踏上自我救贖之路
  從小生活環境的困頓,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景況及同儕間的數落與欺凌,加上母親強壓式的管教方式,讓阿貴始終被一股強而有力的疏離及束縛感所綑綁。阿貴將這樣的負面能量透過藝術創作獲得某種程度上的宣洩,並逐漸敞開心胸,嘗試與母親恢復那遺忘已久的情感交流。
  「這花了我十年的時間,」他笑著說。現在的阿貴彷彿女兒般,只要回家總挨在媽媽身旁撒嬌或陪同母親一同上菜市場。在親情上,阿貴得償所願努力填滿了這段空缺,而求學期間的藝術創作也受到青睞獲得無數大獎,但這些成就卻始終無法誘發他內心真正「自在」的喜悅,他不禁疑惑藝術創作的本質「真善美」,為什麼在他的作品卻充滿黑暗與背離?
  而當阿貴看到「剪花娘子」庫淑蘭(註)的作品時,那繽紛的色彩觸動他內心神往的感動,他不禁臆想是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讓庫淑蘭創造出如此多嬌的創作?於是他想前進陝西,想學剪紙,想去尋訪屬於庫淑蘭的感動而為他帶來生命的解答。
 
荒蕪 以觀照內心的富足
  阿貴初抵陝西,黃土高原的地貌是一片土黃,滿目荒蕪與蒼涼,他不禁懷疑這樣的環境人類該如何生活,更遑論讓庫淑蘭有靈感設計出五彩的剪紙圖案?「貧窮是上天給我的恩賜,讓我看見自己內在的寶藏與潛能。」在路途上首次謀面,同為藝術家的大叔以這句話解決了阿貴的內心的疑問。
  他了解到,原來環境是中立的存在,它不會為難或傷害任何人,個人心境的投射反而是決定自己與人事物之間關係發展的重要關鍵,「當所有人都面對一樣的環境(困境),為什麼有的人能走得昂首闊步,有的人卻畏畏縮縮?」他反問自己。這趟旅行,他如法無期得見庫淑蘭,也沒有學會剪紙技藝,反而在一段段意外的行旅中,阿貴意外找到一種途徑,使他終將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自在 自我發現的真價值  
  走過了陝西,途經雲南、西藏及尼泊爾等國家,阿貴深入當地,經過與人交往、與大自然對話後不斷反求諸己,享受著每每文化撞擊後留下的餘韻,這些刺激與感動,促使他開始作畫。「我一直以為我沒有繪畫的能力,我大學時的繪圖成績還一度只有25分!」,這是阿貴始料未及的舉措,他屏除一切思緒(也沒有思緒)不斷作畫,完成的每幅畫都是內心的自我想要告訴阿貴的告白,包含親情、愛情、事業及未來。
  在這段自我追尋的旅程中,阿貴終於知道,人一生中的定位與價值,並不是靠外人及社會的給予及形塑,而是發自內心對於自我最真切的認知,才是自己應守的本份,才能獲得真「自在」。
旅行不在遠方 在生活裡
  這次的旅行經驗,是阿貴自我的重生之旅,也啟發了他對於生活周遭人事物的感知能力,他發現,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的互動,這交會的過程中即是一趟完美的「旅程」,不管這之間是喜悅、憤怒、怨恨或憂傷,都將互放光亮,並內化為感動,成為再次發現自己的能量,進而昇華自我,推動自己繼續完成人生目的;同時將這些感動分享出去,讓更多人領受這樣美好的生命真諦。「於是,我將繼續散播這些生命故事,把我滿滿的感動與愛,分享給你。」阿貴透亮地張著雙眸,堅定地說著。
 
註:庫淑蘭(1920年3月31日-2004年12月19日),陝西旬邑縣人,自稱「剪花娘子」;中國當代著名剪紙藝人;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楊士毅老師演講情形 ■ 現場與會者與演講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