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4451
特色數位教材OCW
落實自主學習、開放、共享和互助的理念,本校已於101年度建置完成北藝大專屬開放式課程平台(OCW)。每年建置1-2門開放式課程,提供完整影音、課程重點及授課大綱等教學資源,分享給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
相關連結:OCW開放式課程平台
學期 | 學院 | 課程名稱 | 授課老師 |
112-1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機器與愛慾》 |
林劭仁、盧易之│計畫主持人 沈克諭│博班生代表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跨〔欲〕•初心•儀式》 |
林劭仁、盧易之│計畫主持人 黃冠勻、謝華容、陳柔遠│博班生代表 |
|
111-2 | 戲劇學院 | 《表演II》 | 林如萍 |
111-1 | 戲劇學院 | 《表演I》 | 林如萍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不相容的思想─遺產及其遞歸》 |
林劭仁、陳俊文│計畫主持人 沈克諭│博班生代表 |
|
110-2 | 人文學院 | 《程式設計與應用》 | 林暐智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連結connection》 |
林劭仁、陳俊文│計畫主持人 杜麗琴│博班生代表 |
|
110-1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_間_》 | 林劭仁、陳俊文│計畫主持人 鄭宜芳│博班生代表 |
109-2 | 戲劇學院 | 《表演方法》 | 姜睿明 |
舞蹈學院 | 《文學初階》 | 顧蕙倩 | |
影新學院 | 《歌舞劇進階》 | 謝淑文 |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ㄎㄧㄤ Kiang》 | 林劭仁、陳俊文│計畫主持人 周曼農│博班生代表 |
|
109-1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精神域的蒙太奇》 | 林劭仁、陳俊文│計畫主持人 許鈞宜│博班生代表 |
108-2 | 音樂學院 | 《即時互動電聲》 | 鄭伊里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現ㄗㄞˋ發ㄕㄥ》 | 林劭仁、魏心怡│計畫主持人 楊嘉維│博班生代表 |
|
108-1 | 人文學院 | 《藝術的公共性》 | 陳愷璜│講座主持人 徐文瑞、張懿文│協同主持人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藝術在21世紀能做什麼?》 |
北藝大教學與學習中心、北藝大博班實驗室、國立交通大學國際文化研究中心│執行 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合辦 |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邁向未知之境:創造性實踐作為研究的方法學》 | 林劭仁、魏心怡│計畫主持人 陳代樾│博班生代表 |
|
107-2 | 人文學院 | 《寫人生的劇本》 | 林正盛、吳懷晨│講座主持人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時空移轉‧文化續存》 | 洪敏瑜│博班生代表 | |
107-1 | 人文學院 | 《台灣文學「跨」與「通」》 | 向陽、吳懷晨│講座主持人 |
人文學院 | 《展望河原 經典學習》 | 戴寶村、王盈勛│講座主持人 | |
人文學院 | 《身體‧行動‧藝術》 |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戲劇化的方法─思想與藝術的創造性遭逢》 | 許韶芸│博班生代表 | |
106-2 | 人文學院 | 《身體、行動與藝術》 | 鍾明德、張佳棻│講座主持人 |
人文學院 | 《另立全球化運動》 | 鍾永豐、王寶萱│講座主持人 |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 《基進臨界:青年學者的美學生存》 | 徐明瀚│博班生代表 | |
105-2 | 舞蹈學院 | 《基本功初階》 | 何惠楨 |
105-1 | 音樂學院 | 《西洋音樂史》 | 盧文雅 |
104-2 | 音樂學院 | 《甘美朗理論與實技》 |
李婧慧 I Wayan Dibia(客席教師) |
104-1 | 文化資源學院 | 《臺灣美術史研究》 | 廖仁義 |
103-2 | 人文學院 | 《「過去」的創意轉化》 |
張譽騰│講座主持人 江明親│協同主持人 |
103-1 | 音樂學院 | 《工尺譜視唱》 | 林珀姬 |
人文學院 | 《創業學‧學創業:藝術生涯的開拓策略》 |
楊其文│講座主持人 于國華、王盈勛│協同主持人 |
|
人文學院 | 《走進田野台灣史》 |
楊南郡│講座主持人 江明親│協同主持人 |
|
102學年 | 人文學院 | 《與動物共舞》 |
杜銘章│講座主持人 陳致宏│協同主持人 |
102-2 | 人文學院 | 《民間信仰與傳統藝術》 | 蘇守政 |
人文學院 | 《藝術創作的標竿與實踐》 |
楊其文│講座主持人 朱珀瑩│協同主持人 |
|
人文學院 | 《當代台灣文學與作家朗讀》 | 楊凱麟 | |
102-1 | 人文學院 | 《經典詮釋與生命實踐》 | 陳致宏 |
人文學院 | 《文學與當代台灣人文精神》 |
陳芳明│講座主持人 吳懷晨│協同主持人 |
|
101-2 | 人文學院 | 《跨界嬉遊:創新整合與多元視野》 | 朱宗慶、李葭儀 |
101-1 | 人文學院 | 《藝術人的紮根、飛躍與跨越》 | 平珩、張啟豐 |
100-1 | 人文學院 | 《人文藝術與生命科學的對話》 | 馬水龍、李葭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