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計畫資訊

  • announcement image
    研究計畫

    人文社會與科技前瞻人才培育計畫—《科技共感美學》跨域課群計畫

    本計畫「《科技共感美學》跨域課群計畫 」 試圖探討以新興科技媒材、數位技術與生命科學現象,複合的跨界實驗,透過教學模組改變所創作出的藝術作品,反思人類與科技互動、社會溝通模式的轉變、心理及語言模式,嘗試重新詮釋人與物的對話契機。另一方面探討新興科技與數位媒材的信息交流、回饋與控制,當代轉譯的有機擬態,成為藝術的前瞻主流,例如以「光」或「聲波」建構擬生物循環與生命規律,成為藝術創作中介,展現不同修辭邏輯與時空再造,進而省思當下所處的文化與社會議題。

  • announcement image
    研究計畫

    推動教師多元升等計畫

    藝術大學教師兼具藝術家、研究者、教師三位一體的角色(A.R.T.—A=Artist藝術家、R=Researcher研究者、T=Teacher教師),透過創新的多元升等制度規劃,不再受限於只能以「學術」研究或「展演」作品累積成就。支持教師投入「教學」,在有機的教學互動過程中,不斷的發想與創新,視教學為藝術創造的過程,逐步累積教學實務成果,實現藝術大學教師專業分流與職涯發展。教學實務:教學的歷程既是行動研究也是藝術創作。為鼓勵教師投入教學,本校在教學實務升等規劃,除了擴大代表教學作品的範圍涵蓋研究論文、教材出版、或教學設計等,並且提高了教學實施的配分比重。教學實施則重視完整課程實施記錄、教學觀摩、以及具體教學優良事蹟,據以客觀檢視教學成效與貢獻。

  • announcement image
    研究計畫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 國家型科技計畫

    李柏君為京劇尚派武生在臺唯一傳人,本計畫目的在典藏並推廣其京劇展演、創作與教學成就。計畫第一年完成藝師生平重要展演及教學之文字、圖像和影音典藏資料139筆,3部紀錄片、建置藝師主題網站、針對各級學校人文藝術及語文領域教師和職前教師辦理種籽教師工作坊。第二年與國、高中教師發展協同教學,共同完成以藝師李柏君為主題的京劇系列教案,並完成藝師傳記,希望為有心於京劇藝術及教學的教師提供更多教學資源。

  • announcement image
    研究計畫

    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

    在專業分工的當代社會下,分屬在展演廳與醫院的藝術人與醫護人員,一直以來彼此是非常重視身體,也發展出不同關注身體的方法。卻沒有一個充分的理由,讓藝術與醫學發生交集,跨界合作、共同形塑議題,進而回饋並豐富各自專業知識與課程領域的發展。在教育部「大學生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的支持下,臺北藝術大學做為培育台灣藝術人才的重要基地,回應了當代社會對於藝術人文對於社會深切的期盼,邀請了深根於醫學教育的陽明大學,共同提出「藝醫共學計畫:身體覺知、文化覺省、身體覺行」計畫,以身體出發開啟藝醫跨專業的對話。

  • announcement image
    研究計畫

    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

    在培養現代公民策略的布局上,除強調通識課程本身的系統性外,加強通識與專業課程彼此之間的融通,營造具組織性、整合性的環境教育與生活教育也是重要的工作。本計畫強調以公共性、自主性及多樣性為精神,五大素養(倫理、民主、科學、美學、媒體)為範疇。在課程設計上除強化學生問題解決與團隊合作能力,亦強調在實作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藝術教育的本質,瞭解藝術對於自身及社會大眾而言所具有的意義,在與社區民眾面對面的行動歷程中反思藝術與人的關係,關懷他者的需要,深化藝術人對五大素養的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