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側記賴其萬教授演講
【文/陳亮君、王嘉蔚】
為啟動創新課程與教學發展的想像,並體現人文思維與社會關懷理念融入專業課程發展的意義與重要性,在六月十六日由本校CTL與共同學科主辦的「跨界、夢想與實踐:創新課程發展與TA協同教學成果論壇」,邀請到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講座教授、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執行秘書賴其萬教授,以「如何以教育提高對別人痛苦的敏感度?」為題,從自身行醫與教學經驗說起,談到如何在醫學專業教育中,除帶領學生認識疾病治療外,更進一步能學習覺察並感受病人的苦與痛。
賴教授以一則令人動容的故事開始,說明「感同身受」這項能力的培養,不論是醫者行醫,或者在執行教育工作上,都會對人產生深刻的影響。故事描述一個神經科醫師經歷的喪女之痛。女兒大學畢業典禮的前一晚,在酒吧被搶匪槍殺身亡,他受到的打擊太大,從此封閉自己,關在家中不願意出門。直到有位朋友堅持他一定要走出傷痛,繼續接觸這個世界,於是他才重新開始行醫看病,從每周一次開始,慢慢開放他自己。很特別的是,這位精神科醫師在受到喪女之痛後,開始能夠敏感的體會病人的心情,只要傾聽病人講兩、三分鐘,就可以了解他的心理或情緒癥結所在。過去的他,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聆聽,但仍無法精確理解病人的真正問題何在。他不禁懷疑,難道一定要經過如此嚴重的人生打擊,才能對他人產生這樣的同理心與敏感度嗎?
賴教授透過這則故事,表達了他對醫學專業教育最深切的隱憂與期盼。他希望每位醫學院學生,都能培養自身對於病人感受的敏感度,用「反思」的心態來面對病患,而非用「反射」的速度,潦草以對。賴教授說,現在很多醫生看病越來越快,彷彿是靠脊髓的反射神經在替病人看病,而不是用心、用頭腦在為病人服務。於是,賴教授用心投入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他認為除了教導學生醫學專業的知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全方位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賴教授以自身專研(鑽研)癲癇四十多年的治療與教學經驗為例說明,這種病只不過是因為病人的大腦突然出現不同的電波,而導致一些無意識的行為反應,但卻常常會被社會歧視和誤解。他曾在一項針對癲癇的調查中提問:「你反對你的子女與癲癇病人結婚嗎?」研究結果顯示,表示反對的受訪者在美國佔18%、中國河南 87%、台灣也有72%。賴教授心想,一樣是神經科疾病,為什麼中風就沒人看不起,為什麼癲癇如此地被看不起?還會被冠上如「羊癲瘋」這樣的動物名字,反映出歧視性的文化心理。賴教授以文化研究的方式,從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藥方」經典中發現,古人以癲癇發病時的聲音與動作,將癲癇分成羊、馬、豬、牛、雞、狗六類。這顯示了中國人將貶抑動物的心理,延伸到癲癇病患身上。
賴教授發現,就醫學專業教育而言,特別值得討論的是,治療癲癇的醫師們在致力於讓癲癇不再發生之外,卻常常忽略了病人真正的感受與心願--希望不會被「別人」看不起、希望有一天能不再恐懼讓「別人」知道他們患有癲癇。所謂的「別人」,也就是社會對他們的污名化,而這種被歧視的感受是無法只靠醫師們的疾病研究或是藥物治療而改變的。除了癲癇以外,尚有其他許多疾病,也同樣的受到歧視,例如肥胖症、愛滋病等。
賴教授認為,病人除了承受身體的痛苦之外,更終身背負著心理負擔,他們需要的不只是同情(sympathy),而是同理心(empathy)--也就是一種將心比心、同心共感的敏銳能力。因此,賴教授在慈濟大學首創「疾病誤解與社會偏見」這門課程的開設,邀請罹患經常遭致社會歧視疾病的病人或家屬與學生對談,帶領學生認識、感受病人因為疾病而遭受歧視的經驗。因為課程理念與操作方式的用心,這門課很受歡迎,也確實的開啟了學生的同理心。由於理念得到認同,這門課也陸續在成大、北醫、台大以及陽明等醫學系開課,結合各校教學團隊與TA的共同努力,為台灣醫學專業教育的改革開啟了令人讚嘆的一頁。
賴教授最後以一位陽明醫學生在期末報告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你可以數得出一株蘋果樹上有幾顆蘋果,但你無法預測它會產生幾顆種子。希望我們每個上過這堂課的同學,都可以成為那顆蘋果,然後散播更多的種子,教育其他的人,讓這些疾病誤解不再存在。儘管路途遙遠,或許坎坷,但老師們在做,我們在做,老師影響我們,我們也會影響親友,那就會影響更多的人。相信經由大家的努力,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這堂課。」這是賴教授至感欣慰的瞬間,因為,這證明了教育確能帶領學生提高對別人痛苦的敏感度。
在醫學專業領域裡談醫學倫理,在現實教學場域中所可能遭遇的困境是可以想像的;同樣的,藝術專業教育的發展,也無法自外於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能力涵養的課題之外。無論醫學、法學、藝術,或生命與自然科學,所有學門都各有磅礡精湛的知識體系。然而,對個人、社會、以及人類共享生存環境與議題的關懷,絕對是不同學門之間共通的語言;認識自我與他人日常生活語言和故事的開始,不僅是醫學專業教育的根本,也是藝術創作與專業作為的起始。期望教育能帶領學生提高對別人痛苦的敏感度,這不僅對醫學系學生有意義,這也是藝術人專業發展與人生學習的重要課題。
■賴其萬教授演講實況
|
■講座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