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把剪刀去流浪 陕北探访剪纸大娘

  • 2019-05-01
  • RulingDigital
- 讲座时间:98年5月25日(一)上午10:30~12:00 
- 讲座地点:本校教学大楼C403 
- 主讲者:吴耿祯 / 建筑设计工作者
 

[文/魏利庭] 

 

童年家乡的记忆在心中留下的痕迹,让艺术家吴耿祯细细回溯起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涟漪,逐渐漫开在剪纸艺术之中。家乡的溪流缓缓流动,创作的能量激励吴耿祯串联起对剪纸艺术不倦的热忱,细腻的心思在艺术家吴耿祯的创作中清晰可见。 

 

This is an image
童年记忆的延伸

创作阶段是不断与时俱进的。吴耿祯以建筑概念结合艺术创作,借由在游泳池水面拍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在天色未亮前,蓝灰冷色温满布在拍摄的作品中;尤在长满青苔的游泳池跳跃,水面产生一圈圈往外扩散而开的涟漪,从空中俯视而下,光晕与水纹结合就像透过光来看剪纸艺术。 

大学毕业前,吴耿祯前往马祖,在当地社区结合废弃的石头屋将窗户重新诠释。期间,吴耿祯思考着「剪纸是否能深刻反映文化或社会面?」,在剪纸过程中,当剪刀变成技巧侷限自己,唯有借着不断剪纸创作突破自我,这一层感受促使吴耿祯想起童年家乡记忆中的河流;一位阿嬷和吴耿祯述说的故事,促使其创作「女性月经血痕」作品,利用将血痕呈现干净状态来隐喻母体与河流两者之间关联性。 
而在吴耿祯的童年记忆中,亲情与萤火虫的意象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一路上亲情的力量支持昇华。他回忆起在2005年2月14日,加护病房中,爷爷身上插管,阳光尽情洒在身上。那天,吴耿祯站在加护病房外,透过窗户看着他,窗户上贴着刚剪好的红色剪纸,纸上九个圆与小天使环绕着,对他而言,剪纸在这一刻便产生了时间及空间感。


在建筑与艺术间的出口

如何在自我身体留下对剪纸的思考记录?吴耿祯从生活周遭拾取的叶子作为剪纸材料,赠给路人,甚至透过反刍叶子,慢慢消化剪纸经验。为了找寻建筑与艺术之间的关联,吴耿祯开始摸索不同媒材,将木材作为纸张切割成几何形状,透过分开与接合,呈现出如同在游泳池水面跳跃而产生的水纹。


带一把剪刀去流浪

听着吴耿祯描述着在陜北的旅程不断步行经过一个又一个村落,沿途吃着向日葵、红枣、果实,天地之间寂静,感受着瞬间有如明信片的画面,不知道时间是停止还是前进。时间在当地是黑夜与白天,阴与阳,好似呈现在剪纸艺术的阴刻与阳刻。剪纸在陜北窗门上张贴着,天与地之间的对话,剪纸朴实的色彩,粗糙亮眼,带给吴耿祯心灵上的沐浴,产生温暖的温度。 

陜北的窑洞,大娘从柜子拿出手工活、泥塑、手绣鞋垫,让吴耿祯感受到陜北大娘对家庭、儿女、子孙的那份亲情的寄讬,母爱的力量传达到生活用品上。 
陜北的农民画、木板年画、虎头鞋、黏面花、民歌等,甚至到离天堂最近的藏区、敦煌玉门关,吴耿祯发现那儿与众不同的氛围,重而审视自己对生命的信仰与价值。这段流浪的日子让吴耿祯了解,唯有在逆境中经历生命苦难,才能有真正的体验,破涕而笑! 

 

This is an image
■ 吴耿祯与大家分享其创作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