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学年度教学杰出教师-容淑华老师

  • 2019-04-21
  • RulingDigital
This is an image

CTL策划的103学年度教学杰出暨优良教师系列访谈第二场,是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容淑华老师。CTL与淑华老师相约于其研究室访谈,由琴房改成的研究室,稍显小巧,然而透过淑华老师细心巧手的布置,予人的是接纳与放松的感受。从研究室向外延伸,是一个容许人们放空,也鼓励人们思考的宽敞露台,抬眼望去是天空阴柔的灰蓝基调,远远地沉缓着,似不着痕迹的时间画布。 淑华老师与我们面对面聊着,近距离的眼神接触令人感到无比安心,我们都暱称淑华老师为容妈,想是老师的宽厚气质予人的感性连结。

文/教学与学习支援中心 游巧雯

艺术教育的核心—自主思考与当下行动

一般人往往将艺术教育与师资培育画上等号。当我 们问到艺术教育研究所与师培体系的异同时,淑华老师说:「艺教所与师培不大一样,师培是培养国中、高中等学校体制内的艺术老师,而艺教所培养的是受众更为 广泛的艺术教师,他们以艺术作为媒材、工具、平台,规划各种蕴含教育概念的艺术活动给广泛的受众,如老荣民、孩童、社区居民等等。」

谈及艺术教育的核心,淑华老师认为,艺术教育的 活动本身即是具有疗效的过程,而这疗效最大的核心在于,所有参与的人都必须自发性地思考,并当下付诸行动,例如:画画、即兴表演等。那「当下」的实践行 动,并非没有方向性,而是艺术教育的两端,一端是专业训练的领航,另一端虽非属专业,却能透过方向指引在思考中生发即兴创作,然而艺术教育并不仅止于此, 而是持续在分享与讨论的过程中,再思考、改变与行动的转折历程。至于领航端的角色,不只需要专业,也需要再教育。「以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 为例,一进到排练室,他就马上把精准规划的导演本放到一旁,专注投入在排练当下,对他来说,仔细的事前排练规划是必要的,但在排练当下也有可能解构之后再 重新结构它。换言之,艺术教育工作者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有即兴能力与弹性调整的能力,要让所有的可能性,有机会成为可能。」

艺术教育的招生考量与课程规划

在招生阶段,艺教所考生的艺术能力是必要的考量之一,考生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意即其社会服务能力,亦为考量重点。另外,表达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

「跨领域的统合能力,是艺教所的优势,却也是令人担忧无法在两年内学好的部分。我们有一门艺术与人文课程,学生必须要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这四种艺术领域中选择两种领域修课,再加上学生自身背景,所以至少需要统合2-3个领域的能力。在一般应用性艺术活动的课程设计中,具有跨领域统合能力的带领者,相对而言较能掌握课程规划。」在进入社区的实务操作上,淑华老师会依据不同的艺术能力分组,让每一组同时兼有不同专业的艺术领航员,并期许他们能透过主动地讨论,碰撞出火花与灵光。

淑华老师进一步分享,「以米罗疯视觉那一周课程 为例,事前预览时我们发现理论的份量佔得太多,尽管那些理论是配合着米罗、毕卡索的图片讲解的,但对于受众而言,可能会因为距离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太远 而难以理解。后来就删减过多的理论,而代以实际去画,作为活动主轴。

许多阿公、阿嬷的记忆并非消逝,只是封存在脑海深处,透过亲手实作,封存已久的经验印 记逐渐临现,产生很好的效果。」至于其馀周次的艺术教育课程,如:萧邦疯音乐、麦可疯舞蹈、莎士比亚疯戏剧等课程主题,透过不同风格的领航设计,也产生了 不同的收获与检讨,艺教所的学生在彼此见习之中,不断地自我成长。

以学术研究为主的文资学院VS.以艺术创作为主的学院

文资学院和以创作为主的另外五个学院,在本性上其实都是艺术家。从跨领域角度而言,创作型的艺术家站在舞台的前端,创造出好的跨领域作品,并触发文资学院许多丰沛的灵感与反思。文资学院则是立足于后设场域,透过各种艺术专业,创造与发展出艺术的应用层次。

淑华老师举建筑与文化研究所为例,建文所是在无 形文化资产与有形文化资产之间搭建重要的互动平台,以历史建物修复与閒置空间再利用议题来说,空间的活化议题常常以「人」为活性界面,在此指的「人」,不 是源源不绝的观光客,而是进驻该空间的各种艺术家。既有的空间如何转化,使得艺术家可与之互动融合,并透过空间的艺术运作,改变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那 即是文资人要思考与强调的。

淑华老师认为,文资学院与其他创作型学院之间的 合作契机在于,当专业艺术生发于非属专业的场所时,如何使艺术与空间彼此活化,如何让当下的参与受众能理解其中的艺术讯息,那就是艺术教育的核心。淑华老 师再以国外盛行的博物馆剧场为例说明,透过不同专业的跨域结合,博物馆的物件得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被活化展呈,观众亦得以跳脱传统的静态观赏方式,而获 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不同领域、系所之间的跨域合作,可见得是相当重要的。

教与学—理念与实践的辩证:教学现场的反思与调整

现在学生从小到大的教育历程中,思辨训练较为欠 缺,思考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普遍不足。淑华老师提到,我们学校大学部的通识学分佔了毕业学分的百分之二十五,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通识课未能受到应有 的重视,使得学生的跨域思维能力与专业艺术能力处于失衡状态。其实,分析思辩能力不仅有利于论文写作,出了社会也会是关键的竞争能力,而缺乏阅读的累积, 视野无法开阔,对于世界的理解亦犹如井底之蛙。阅读不需要限定范围,以阅读结构复杂的推理小说为例,其阅读经验能够深化读者对于文章的结构性感知,这种结 构层次的丰富性,也将进一步在写作过程中呈现出来。

温暖愉快的访谈,很快就进入了尾声,我们探问了淑华老师对于艺术高教的想像,以及对北艺大未来十年的期许,淑华老师一边思索一边回应,「因应教育科技趋势,现在的学习场域已经不限定于传统的教室里,北艺大如何将好的东西保存下来,借由MOOCs等 开放式学习方式,让非专业的人能透过无边界的线上学习,领略北艺大专业艺术内涵,是未来我们在艺术教育领域可以持续努力的方向。」步出淑华老师温暖的研究 室之后,我想,艺术教育就像是老师窗外的那片灰蓝色天空,它不那么夺目与耀眼,却总是沉稳地,支撑着一颗又一颗闪烁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