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讲座「当代原住民青年形塑族群定位的实践途径分享」

  • 2021-12-21
  • 许姸甄
   || 当代原住民青年形塑族群定位的实践途径分享
主讲人 || 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 Vava Isingkaunan 简志霖
主持人 || 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 江明亲 所长
   || 1101227日 (一)12:30-13:30
   || 文化资源书苑(北艺大研究大楼4楼)
名额 || 30人(额满即止)
报名期间 || 即日起至1101224 23:59
报名连结 || https://forms.gle/jmXdFtaS4snPn4XUA
*
论坛提示电邮将于活动前2天寄发,敬请留意您的电子信箱
 

北艺大文资学院本学期(110-1)第五场Brown Bag论坛即将在1227日(星期一),中午1230分至下130分(12:30-13:30),在研究大楼4楼文化资源书苑举办。
 
这场论坛的讲题为「当代原住民青年形塑族群定位的实践途径分享」,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 Vava Isingkaunan 简志霖主讲,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 江明亲 所长主持。
 
根据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定义,「都市原住民」是指不居住在30个传统山地原住民乡及25个平地原住民乡(镇、市)的原住民。都市化(urbanized)发展至今,台湾的都市原住民有了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第一代原住民出生在原乡,但移动到都市发展,而第二代和第三代则是出生及生活于都市里的原住民。根据官方统计,在1956年约有98%的原住民住在原乡,2021年最新资料则显示已有高达47%(约26万位)原住民入籍都市,若再加上实际生活在都市,但未设籍于都市的原住民,「都市原住民」的数量已达全体原住民567,044人的一半。
 
驱使原住民族前往都市发展原的因子以百计,最主要是期待能在他乡获得较好的就学、就业等机会,并改善家人和自己的生活。然而「都市原住民」相较普遍大社会环境来说,他们的各种资源与支持系统是缺乏的,在教育、居住、就业、健康等各种层面得到的支持,皆出现发展落差,并夹在原乡(群体认同)跟都会(外部理解)间的进退两难,使得「都市原住民」出现身分认同的危机。
 
本场论坛中,Vava Isingkaunan 简志霖将与大家分享台湾原住民族的历史流变、「都市原住民」的生活适应以及当代原住民青年的凝聚与认同。透过Vava Isingkaunan 简志霖自身经验,带领大家了解身为一个当代原住民青年,如何在大社会环境中适应族群差异及形塑认同,并且透过族谱行动总召(2012~2021)、英国伦敦『剥夺:台湾原住民当代艺术履践相遇』艺术行政(2018)、原住民族历史正义与转型正义委员会统筹及形象设计(2019、台湾布农族语言学会语推组织行政人员(2020)、北艺大妖山混血杯跨域创意实验室土山土创作者(2021等各种实践路径,重新对焦并反思族群身份、土地与我之间的关系。
 
欢迎大家踊跃出席〜
 
温馨提醒:因应疫情防疫措施,本系列论坛将于通风之空间办理,恳请出席者自备口罩,并于论坛当日至签到台测量额温。感谢各位的配合。
 
敬祝  研安
 
文资学院   敬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办人:谢斐(文新博班博一)
Emailjeffreytse1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