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北艺大与法鼓佛教学院交流参访

  • 2019-05-04
  • RulingDigital
位于金山的法鼓佛教学院,与台北艺术大学一直有很密切的学术交流;法鼓佛教学院校长释惠敏法师,除了现在仍在北艺大继续授课(「禅与静心」)外,还曾担任过北艺大的代理校长、教务长等职务,不仅首开佛门弟子担任公立大学校长的先例,惠敏法师的幽默与开放,也让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 / 萧文华]
沿着海岸线往北,一弯转过一弯,犹如人生又或是修行之路,水尽而山起之时,便见巍峨庄严,遗世独立,人间一方净土─法鼓佛教学院。 

人间净土与佛教教育 
位于金山的法鼓佛教学院,与台北艺术大学一直有很密切的学术交流;法鼓佛教学院校长释惠敏法师,除了现在仍在北艺大继续授课(「禅与静心」)外,还曾担任过北艺大的代理校长、教务长等职务,不仅首开佛门弟子担任公立大学校长的先例,惠敏法师的幽默与开放,也让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惠敏法师领导的法鼓佛教学院,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学校呢?佛教一向予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玄妙感受,教育却是开放且需要讨论与思辩的,如何在教育学术与宗教之中取得平衡呢?跟着参访的脚步,这些疑问将一一厘清。 

本校教学与学习支援中心(CTL),由副校长暨教务长张中煖老师带领,于11月4日至位于金山的法鼓佛教学院进行参访。法鼓佛教学院依山而建,进入学院就等于进入山区,于群山环绕中,学院更添几分静谧无争的气息。而甫进校区,就见惠敏法师早已在教育行政大楼相待,一脸微笑地领众人进入会议室,参访于焉开展。整个活动流程大致分为两个部份,一是校园参观导览,二是两校的经验分享与交流。 

传统与现代化的并存
惠敏法师协同学院师长,带领一行参访人员巡览校园,起站是作为会议、小型演讲场地使用的海会厅,然后出发前往校史室、国际会议厅、研究教室、图书馆等处。法鼓佛教学院的景致相当美丽,景色却又和同样是依山而建的北艺大迥然不同,几乎是青山,就算是建筑物的景象,也多了一分距离与平和感;任一扇窗户望出去皆是风景,简直像要呼应佛陀的无入而不自得似的。

但法鼓佛教学院的硬件设备却并无任何跟不上时代的简陋之气,自有一份令人讚叹的精致细腻。国际会议厅的座位非常符合人体工学,在厅中甚至有为专为媒体方便放置器材而设的座位区,各设备的设计都看得到对与会者的善意及贴心。图书馆佛教相关的藏书相当丰富,不仅有明藏、清藏、卍藏,还有满文大藏经、缅甸的碑谒等等,让人叹为观止;图书馆四楼甚至有一般大学少见的微缩资料阅览室,可见其对佛教文物及经典数码化典藏的努力。
从教育行政大楼出发,再回到教育行政大楼,起点亦是终点,竟让人有某种圆融合一的感受。

以现代科技发扬传统
回到海会厅,首先由惠敏法师简介了法鼓佛教学院的历史沿革和现况,从附属于文大到移校北投,最后在2007年成为第一所教育部核可的独立单一宗教研修学院,法鼓佛教学院现有学士班和硕士班,师生皆致力于佛教经典的发扬和典藏。由于成校时日并不长,课程地图等教学支援部份尚嫌薄弱,张中煖老师和吴玉铃老师特别针对这部份和学院进行分享。吴玉铃老师提到北艺大的教育和学生养成方针是「以量少质精为目标」,学生人数不多的法鼓佛教学院,或许可从这份同质性中取经。

接下来法鼓佛教学院报告的专案计划让在场所有人惊豔不已。学院的资讯组组长洪振洲向我们展示「汉传佛教高僧传地理资讯系统」,这个专案以《高僧传》的视觉化为主旨,将书中高僧所到之处标示于全球地图上。当使用者键入「玄奘」,便会看到中西亚一带玄奘密密麻麻的「足迹」,移动光标便可读到玄奘何年在当地发生何事,实在是科技与经典结合的一大跃进。除此之外,古典历法的计算、经典的数码典藏技术也令人赞叹,以后要查阅佛经经典只要进入该系统,即可同时看到电子文档及原本的书页图像,遇到没听过的人名、地名,只要按下超连结便有解释可看。古人在地上走,我们在网络上走,佛教经典现在也迈入web2.0时代了。

以入世发扬出世
法鼓佛教学院位于山区,犹如绝尘出世;而透过高科技的网络技术,又能入世弘道。佛教的传统和悠久历史应该努力维护保存,而其价值应被彰显,艺术亦如是。法鼓佛教学院和台北艺术大学,对于「对的事情」投注高度专注和心力,弘法的菩萨道和艺术的创作展演,两校之间拥有许多微妙的共通点。期望双方能透过不断的交流与学习,相互成长,提升学术高度,「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齐力为各自的核心价值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