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与科技前瞻人才培育计画—《科技共感美学》跨域课群计画

  • 2019-08-30
 
本计画「《科技共感美学》跨域课群计画 试图探讨以新兴科技媒材、数码技术与生命科学现象,复合的跨界实验,透过教学模组改变所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反思人类与科技互动、社会沟通模式的转变、心理及语言模式,尝试重新诠释人与物的对话契机。另一方面探讨新兴科技与数码媒材的信息交流、回馈与控制,当代转译的有机拟态,成为艺术的前瞻主流,例如以「光」或「声波」建构拟生物循环与生命规律,成为艺术创作中介,展现不同修辞逻辑与时空再造,进而省思当下所处的文化与社会议题。由于科技性的推展,艺术品不再是被观看者的客体物件,视觉主体的内外在联系、互为主客的视点翻转、无疆域中介,开启观者与艺术家无穷尽的想像与载体叙事,北艺大将扮演台湾科技艺术的前瞻领航,引导学生在学习历程中赋予艺术主体性,同时,不断对主体提出质疑与反思,经由科技艺术的多重演绎,形塑知识与载体可能。
 
(一)艺科融合的创新教学
作为引领文化科技发展的前瞻方向,设计跨领域创作实验课程,引导学生将科技艺术结合表演艺术,发展跨域合作、创意整合、技术应用、表演制作等实验性课程,融合生物知识、科学技术、视觉与声觉美学,回应科学并提出当代无法解决的哲思问题,也试图探究社会文化现象与脉络。

 
(二)前瞻性议题共学研究
成立跨域、跨学院之教师社群,群策群力链结教学跨域合作与教材研发合创,由社群教师分享专业领域发展及借由议题式的讨论发展共学研究,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举办讲座和工作坊,吸纳不同知识与应用,实现跨领域人才之培育与教研合一。

 
(三)培育具创作与活用新知之人才

1.深化既有「声音艺术[1]」议题(Sound Arts与Soundscape):深化新媒系、美术系及音乐系既有与「声音」、「声响」相关课程,使「声音艺术」透过声学的介入,让声音产生有机的多元化与艺术产生激荡与火花,将声音与地景环境、生态、记忆、意象、文化及社会种种,于声音领域以议题式探索,渐进扩展至声学与声音艺术的应用与发展,如:AI音乐生成、创作与自动采谱、影像音乐合创、音乐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研发、声响艺术表演与专题论坛、声响与生态、社会环境等。

 
2. 引进新兴「生物艺术」议题:「生物艺术」(Bio Arts)涵盖跨越科学和人文的概念,随着生命科学、医疗科学发展,人文研究于生命的思辨中趋渐削弱,「生物艺术」架筑艺术和科学间的连结,形式上延续技术物与物的系谱,使得生命观点出现许多技术物介入,在物质文化间的规画中展开新思辩,而在科学与社会行动间连结了艺术语言,两者产生对话、相互映照,借由本计画引入「生物艺术」之概念,在科技的复合与应用下,挑战艺术的基本命题,同时也将开拓更多不同艺术创作的可能。

This is an image
        跨域课程与活动规划之关联性及本案推动架构图
 
 
[1] 原「声响艺术」,为避免混淆与错误理解,改以「声音艺术」作为论述。